首页

迁册后证明业务实质在境外的操作指南
发布时间:2025-07-30
摘要: 一、核心逻辑:业务实质的判定标准根据国际税务规则(如OECD经济实质要求),业务实质在境外的核心判定标准为:管理决策地:高级管理层是否在境外进行战略决策;核心运

一、核心逻辑:业务实质的判定标准

根据国际税务规则(如OECD经济实质要求),业务实质在境外的核心判定标准为:

管理决策地:高级管理层是否在境外进行战略决策;

核心运营地:业务执行、合同签订、客户供应商管理是否在境外完成;

资产与风险承担:关键资产(如技术、知识产权)是否位于境外,风险是否由境外主体承担;

人员与成本匹配:境外员工数量、薪资支出是否与业务规模成比例。

迁册后证明业务实质在境外的操作指南

二、关键证据链构建

1. 法律文件:证明注册地与法律身份转移

迁册证明文件:提交香港公司注册处颁发的《迁册证明书》及商业登记证,证明公司已合法转移注册地。

原注册地注销证明:在迁册后120天内提供原注册地(如BVI、开曼)的公司注销文件,避免被认定为“双重存在”。

公司章程与决议:展示迁册股东决议(需75%以上表决权通过),明确公司类型不变更(如私人股份有限公司迁册后仍为同类型)。

2. 业务运营证据:证明核心活动在境外

办公场所:提供境外办公室租赁合同、水电费账单及实地照片,避免在香港设立实体办公点。

员工与合同:

列出境外员工名单、劳动合同及社保记录,证明关键岗位(如CEO、CFO)在境外任职;

附上合同签订记录,显示合同签署地位于境外(如通过电子签名平台留存IP地址证据)。

客户与供应商:

提供全部客户/供应商的境外注册证明(如美国公司需提交州政府颁发的Articles of Incorporation);

展示交易记录,确保无香港本地交易(如银行流水显示收款方为境外账户)。

3. 财务与税务证据:证明经济利益流向境外

银行账户:提交境外银行(如新加坡星展银行)的对账单,显示资金流动不经过香港账户。

税务申报:

境外税局出具的完税证明(如新加坡所得税申报表);

若申请香港离岸豁免,需附上税务局批准函,明确利润无需缴纳利得税。

审计报告:由香港持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,标注“业务完全在境外进行”并附详细说明。

4. 业务连续性证据:避免被认定为“空壳公司”

业务合同与执行记录:

提供连续12个月的销售/采购合同,标注服务交付地(如“服务在德国慕尼黑提供”);

附上物流单据(如提单、报关单),证明货物未在香港中转或存储。

会议记录:保存董事会决议、管理层会议纪要,显示决策地位于境外(如伦敦、纽约)。


三、典型场景应对策略

场景1:香港税务局质询“业务是否真实在境外”

应对措施:

提交《离岸问题信》回复函,逐项说明业务流(如“客户开发通过德国子公司,合同签订在迪拜”);

提供邮件往来记录,显示关键沟通发生在境外时区(如GMT+1至GMT+3)。

场景2:原注册地要求保留部分业务记录

合规操作:

在迁册前完成原注册地税务清算,获取《无欠税证明》;

将历史档案(如2015-2024年合同)存放在境外第三方机构(如新加坡安全存储中心)。

场景3:涉及跨境服务“完全在境外”的举证

关键证据:

若为境外公司提供设计服务,需证明设计成果交付地(如通过VPN登录境外服务器记录);

若为境外客户提供咨询服务,需附上客户出具的《服务接收确认函》,明确服务使用地(如“仅用于美国加州项目”)。


四、长期合规建议

动态监控:每年更新客户/供应商清单,剔除新增香港本地交易;

税务规划:利用香港与40多个国家签订的税收协定,申请预约定价安排(APA);

数字化留痕:使用云端协作工具(如Notion、Slack)时,设置IP地址限制,确保业务讨论在境外服务器进行。


通过上述证据链构建,企业可有效证明业务实质在境外,规避税务风险并享受迁册地的政策红利(如香港离岸豁免、新加坡全球贸易商计划)。


标签: